坐落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克卢日-纳波卡的天际线由现代和历史建筑的马赛克拼合而成,给予了这座城市独特而多彩的风貌。在众多显眼的地标中,防火塔,抑或罗马尼亚语的“Turnul Pompierilor” ,因它的混合风格脱颖而出— —从中世纪的石造,巴洛克的细部到现代的干预应有尽有。尽管这座塔的底层面积不足 50 平方米,作为纪念建筑而言体量姣小,却承载了叙述它周边乃至城市变迁的层层历史。始于中世纪,续于今。经过近几年的弃置不顾,该塔迎来了由Vlad Sebastian Rusu B.I.A 与 Octav Silviu Olănescu B.I.A. 领导的全新干预项目,项目旨在重塑该塔当地历史宝库的地位,并创造一个对居民与游客都富吸引力的场所。本文从文字的叙述,和 Cosmin Dragomir 镜头下的视觉角度共同探索防火塔背后的故事。
该塔随周边地区一同发展。15 世纪末,它被作为新扩张城市的第二道围城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而建。彼时,整栋建筑处于织工行会的管控下,标志着城市鲜有的仅供行人的入口之一。周边地区在当时被称作“Szappanyváros” ,或是皂工之城,是个由猪油基肥皂制造业与其他有毒工艺定义的,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这贫困的街区,这座塔成为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唯一纪念。
历史记录表明,到了 1585 年,除了在城防系统中的作用外,该塔同时被用作火情监视。在随后的 430 年内,这栋建筑一直扮演着看火塔的角色,也因此免受拆除之灾。由于看守长期驻扎于此,大规模火灾,例如 1655 年与 1697 年的火情警报,都要归功于这座塔。在 1789 年,这座城市经历了世纪上最具破坏性的火灾之一,大量的中世纪构造被摧毁,一系列大规模的城市重建项目也因此被迫推行。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开始,防御工事的需求逐渐减少。在 19 世纪 70 年代早期,城墙与堡垒开始被拆除。市议会原先考虑将该塔一并拆除,但由于这栋建筑可作为新成立的志愿消防员组织的指挥中心之用,决定将其保留下来。这种建立看火塔的决策也顺应了 19 世纪欧洲城市盛行的较大趋势。仅在不久后的 1876 年,一场大火吞没并重创了这栋与之为敌的建筑。作为应对,它被修复并增加了两个楼层,以一个顶层开放平台与警铃系统作结。这些至今可察的额外部分体现出适度的巴洛克式的细节设计,与原有的中世纪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1957 年,防火塔被认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次认证之后,旨在将该塔转变成为消防员致敬的博物馆的修复项目也随之启动。在上世纪 60 年代,一个纪念性的钢筋混凝土阶梯占据了火塔的内部空间。依现今的遗产修复标准而言,该干预措施不但具有侵犯性,且难以逆转。从更积极的角度来说,除此之外的工程仍关注于修复原有的中世纪部分。1985 年,一个由建筑师 Gheorghe Vais 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接替了开放平台与火警系统的位置,被用于容纳一个天文观测台。但不幸的是,它与博物馆都未能吸引游客的注意,进而致使该塔于 2001 年关闭。
为了重焕该塔的生机,并将其引入本市游客项目,克卢日-纳波卡市政厅与罗马尼亚建筑师协会合作,于 2017 年组织了一次国际建筑竞赛。尽管这种做法彼时在当地不同寻常,这次竞赛却以来自罗马尼亚内外的 25 个项目的提交而圆满告结。对当地政府而言,这使建筑竞标作为一个不论在建筑或公共场所方面都能保证公共投资质量的官方程序的接受度大增。获奖方案由 Vlad Sebastian Rusu 与 Octav Silviu Olănescu 联合提交,团队成员包括建筑师 Vlad Sebastian Rusu, Andra Vlădoiu, Anda Gheorghe, Octav Silviu Olănescu, Anamaria Olănescu 和 Petrică Maier Drăgan,与相关领域的咨询顾问。
设计方案将该塔转变为一个城市观景塔,以延续它守望城市的悠久历史。这次干预项目被认为是“塔楼的第三时期” ,以激活并强调它在社区生涯中持续演变的作用。2023 年 3 月,经过为期六年的修复与建设,该塔迎来了几十年来的第一批访客。符合当代遗产修复准则,并采用了精细且可逆的干预措施的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将 20 世纪 6、7、80 年代具侵扰性的混凝土元素取代。
除了对中世纪与巴洛克墙体的谨慎修复工作外,设计方案还采用了一个独立于原有构造的透明核心。其中新引入的电梯可达除了顶层观景台外的所有楼层,完善了地标的无障碍性。环绕电梯的楼梯通过精心布置以强调建筑特色的休息区、空间装置与增强现实设备展现该塔变迁的历史。这些新元素大多采用了现代的金属饰面,由此看来,该干预项目的材料特性进一步强调了“塔楼的第三时期” 的独特身份。
观景台是这被修复的纪念建筑中最富魅力的场所之一。在这里,一个等比例模型让访客得以在脚下的 360 度全景与石台上的模型之间对比观察两个版本的城市。镜面的天花则进一步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此外,与塔身相连的,原本属于 15 世纪防御工事的一段城墙也被修复,城墙走道随着一个塔内入口的重新开放得以通行。该地标计划成为为当地社区与游客共同开放的,用于小规模举行并展示文化、艺术活动与装置的公共聚集空间。
尽管按某些标准来看,它作为纪念建筑而言无足挂齿,防火塔的生平却揽括了与宏大的城市发展互相交织众多叙事。这近日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在最初几天便吸引了近 2000 名来访者,当地居民与游客都迫切地想要一探它的故事。这栋建筑所代表的不仅止于它所展现的重叠的历史风格;它为当地社区提供了重新与自身历史熟识,且更好地理解并敬仰前人的斗争、成就与文化传统的机会。
该专题文章是 Archdaily 专栏 AD 历史建筑改造故事的一部分,我们会在此分享一系列精选项目背后的故事,深度介绍它们的特色和亮点。每个月,我们会探索世界各地的新建筑,关注它们的故事与历程。我们也会与建筑师、建造商和社区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ArchDaily 一如既往非常感谢读者的贡献;如果你希望我们分享某个特定项目,请于此提交。
译者:Dale 李